每年3月23日"世界气象日",中国气象学会同步启动主题科普活动,将气象监测与防灾减灾推向公众视野,推广气象学在航空、航海、水利、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。作为气象数据采集的"毛细血管",小型气象监测正成为气象科普、农业服务、校园教育等领域的创新载体。
由于我国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占比较高,所以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,早期预警可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。而小型气象监测站以其低成本、易部署、多参数监测的优势,可将实时数据可视化,实现多场景覆盖应用。
小型气象监测站的核心应用场景
1. 智慧农业
传统农业依赖经验灌溉,水资源浪费与作物减产风险并存,小型气象监测站可对湿度、光照、雨量、风速等要素实时采集,为农业活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。
2.校园气象站
研学活动支持:野外考察时携带便携式监测站,实时记录气象变化。
校园安全预警:暴雨/大风预警联动广播系统,保障户外活动安全。
3. 城市环境监测
社区微气候评估:优化绿化布局,缓解城市热岛效应
交通气象服务:道路结冰、低能见度监测预警,降低交通事故率
工地环境监控:扬尘、温湿度监测助力文明施工
4.防灾减灾
可对暴雨、大风、寒潮等极端天气提前预警,太阳能供电+标配GPRS传输,可实现偏远地区低成本运维。
该设备创新性的采用五要素一体式传感器,可对风速、风向、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观测,可实现户外气象参数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,通过数字量通讯接口将五项参数一次性输出给用户。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不同类的气象站,云境天合为您提供专属解决方案。
中国气象日的设立,本质是唤醒全社会对气象服务的关注。而小型气象监测站作为"普惠型"气象基础设施,正在降低专业气象服务的门槛。无论是教育机构、农业企业还是社区管理者,通过部署监测站都能获得数据赋能。
文章地址://www.carungaua.com/jswz/1377.html